新刊: 聽說,愛茶人都是好“色”之徒
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新刊: 聽說,愛茶人都是好“色”之徒

滿庭芳?絕色中國茶

今年央視春晚留給觀眾印象最深的是一檔名為《滿庭芳?國色》的節(jié)目,從自然萬物、天地四時中追尋中國傳統(tǒng)色彩,五個色系賦予五種中國傳統(tǒng)樂器的演奏,再由五位青年舞者分別以水袖、傘、扇子、花翎、劍五種器物的舞蹈演繹,呈現出美輪美奐的中國風,傳統(tǒng)美學與文化再度驚艷了國人。

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之一翼,茶中蘊藏的色彩帶領我們走進一個廣闊的世界,紅得絢爛,白得透徹,綠得鮮萃,藍得深邃,黃得貴氣……以色彩的視野重新認知茶、洞悉茶中美好,窺見的卻是千年茶文化的絢爛與博大。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過:中國是個經濟大國,也可以是個科技大國,但歸根結底是個文化大國。滿庭芳?絕色中國茶,一次不同視角的文旅之旅。

白茶照人冰雪同 ——中國茶的白色美學與精神底色

白,是茶之葉色,亦是湯色,還是瓷之色。或銀裝素裹,或類冰似雪,純潔高雅,與高潔的品行及純粹的人格隱隱相合。這也是茶人的精神底色和終極追求。白色,明度最高,且無色相。看似無色,卻包羅萬色——包含了光譜中所有顏色光的顏色。虛空,空寂,包容的禪意,茶禪一味。此正是:“白茶照人冰雪同?!?/p>

紅與火的映照 ——茶中火的工藝

東漢許慎于《說文解字》中釋讀紅色為“帛赤白色”,意思是絲織物的顏色為粉紅色或桃紅色,由此可見,紅是淺于丹的一種顏色。紅漸漸深入到中國人的生活,扎根更深;紅是中國人熟悉的顏色,與年節(jié)有關,有喜慶有關。

而紅與火相搭配。火者,炎而上,為燃燒的火焰形象摹畫?!盎稹笔俏拿鞯拇~,是生存的保障,掌握了火后,人類更加自由。古人將東西南北中與木金火水土分別相配,故南方為“火”,南方的嘉木正需要火的歷練。

濃翠淺綠,映照一杯中國茶

綠,帛青黃色也?!墩f文》指出,綠是由藍和黃混合成的顏色,一般草和樹葉呈現這種顏色。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色彩之一,綠色代表著勃勃的生機,給予人希望,象征著和平,它是最貼近中國人生活的顏色。

綠色,不僅是春天的顏色,更是中國茶的主色調。中國人愛茶,不僅愛它的鮮靈滋味,更有那油亮嫩綠的外形,令人沉醉。春天的顏色,雖說是五彩繽紛,但只要想起茶山上的春天,最先映入腦海的顏色,還是那漫山遍野的濃翠淺綠。

跨越時空的一抹“藍” ——中國茶的藍色傳奇與遠洋之路

藍色是一種什么樣的語言?

它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并非主流色彩,偶爾在一小段歷史時期或被某一個階層所鐘愛,從而得以展示它獨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內涵,成為經典和永恒。

藍色,它遙遠,在西方文化里,象征著烏托邦式的夢想。同時藍色也代表了對生活中的一種渴望,可以給人積極生活的動力。

藍色海洋,躍動生命的脈搏,連接起各國的茶路。海上絲綢之路,也是茶葉之路、瓷器之路,通過這條通道,中國茶與茶文化得以傳播到世界各地。

君不可一日無茶 ——從帝王所享到普及于民的茶文化

據史書記載,唐高祖曾下令只有天子才能身著黃色衣服,至趙匡胤黃袍加身,以至從宋代起,黃色被皇家壟斷,公卿士庶均不能用,用則有謀反之意。斗轉星移,世時變遷,黃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,成為富貴、陽光的象征,這是其他顏色所不能比擬的。

漢語中,黃與皇同音,黃便有指代帝王的引申義。中國茶出于草民,卻為皇家所享,繼而普及于民,留下多少絢麗的篇章為后人津津樂道?!安柚疄轱?,發(fā)乎神農氏”的炎帝,寫下《大觀茶論》宋徽宗趙佶,下令喝散裝茶葉的明太祖朱元璋,嗜茶如命的雍正、乾隆……這些帝王與茶的故事已耳熟能詳,本篇暫且不表,來看看其他幾位帝王與茶的故事。

習茶

清古人生太和味 ——從味韻層面評鑒老樹茶

茶和人一樣,也有“清古”一說,在這樣的茶品里,我們能喝到既清正又綿厚的氣韻。計劃經濟時期,我們沒有聽到對老茶樹的推崇;在市場經濟年代,才出現更多富于個性的茶品。所以二十多年前,普洱茶講的是嘜號,注重拼配的技術,追求芽頭、嫩度;巖茶也講的是等級,在意量產和后期歸堆拼配。今天,樹齡更大,產量稀有的古樹普洱或巖茶中的老叢,成為市場的珍品,價格也更高。

巖茶以老叢為珍稀之品,如果是某個品種的母樹那簡直就是絕品了。鳳凰單叢也講古樹或老叢,有很多古樹的價格一斤能賣到數萬元,一些品種的母樹或樹齡大的“二代”,都是玩家追捧的珍品。普洱茶講古樹,甚至細分到古樹、大樹、中樹、小樹,都有相對應不同的價格。

今天這種場景,是因為老樹的口感更好的原因,還是純粹出于概念的吹捧呢?我們不妨找些純正的茶樣,做對樣的審品,所謂“見微以知萌,見端以知末”,老樹茶的滋味有哪些特點,小樹茶又如何表現,這樣就能更清晰地明辨事物的真實。

物語

今朝風日好,盡在茶席上

茶道器具,素來可大可小。大到炭爐,銀壺,小到茶席上的方巾,蓋置,都在一方茶席之上,真真切切地映照每一個茶人的美學日常。許多才華橫溢的茶友,在茶席設計上,從茶針到杯墊,甚至到小小的一方茶巾,都很有可能出自她們自己的妙思巧手。

幽賞

聽花開的聲音

“中華民族是講究花(華)文化的民族,如花在野,能感受到四季的更迭。插花,并不是要束縛,而是在合適的條件下,帶著尊敬自然與感恩的心態(tài),將它請到器皿里留下,還原眼見令人心動的景色,讓它比原來長在枝頭上更加美麗,更加備受關注,讓它的開放更有意義。”這是半碗愛花、惜花,擇善道而行之的生命觀,讓植物保持自由姿態(tài),對自然心生敬畏才是她想要的插花藝術。

茶味淡時情更濃

隨著年歲漸長,生活不知為何變得越來越忙碌,時間也變得飛快。從前隔三差五,能以各種名頭約好友相聚閑談。而如今,互相約好個三五次,都會因各種緣由聚不齊人而取消,一晃眼兩三個月過去了,好不容易才把大家又重新聚在一起。最近,大家手頭的事情漸漸都放松了,這才得了空閑,聚在一起喝喝茶,聊聊天。

問茶

在德化,“窯”望中國茶

“流經刺桐港的河流,河面寬闊,水流湍急,是經過京師(杭州)那條河的一個支流(晉江)。在這條支流與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著廷基(德化)城。這里除了燒制瓷杯或瓷碗碟外,別無可述之處……大批制成品在城中出售,一個威尼斯銀幣可以買到八個瓷杯。”

馬可?波羅親眼目睹了當時德化制瓷業(yè)之盛。據傳,他還把德化瓷器帶回國。如今意大利圣馬可教堂收藏的一件德化窯青白釉四系罐,就是他從中國帶回的。這種瓷罐,又被稱為“馬可?波羅罐”。他在德化游歷之所見,正值宋元時期——德化窯陶瓷的黃金時代。

將進茶

白族三道茶:一苦二甜,三得回味

我國飲茶歷史悠久,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,不同地區(qū)、民族也成就了一方獨特的茶文化。有一種茶要放七種佐料(生姜沫,花生,桂皮,紅糖,乳扇,蜂蜜,花椒)你聽過嗎?

茶,給自己留點無用的美

茶之美,是一種沒有目的的快樂,是一種無用的裝點。有此生活必需之外的閑散,生命便可過得更有味道些,更有意義些。

七碗流風

普洱茶的頂級審美

普洱茶的核心審美是什么呢?或者是普洱茶區(qū)別于別的茶類最重要的特點是什么呢?自然是“越陳越香”。

當然這個越陳越香并不是無休止的,更不是隨意地,而是一直處于運動與觀察中的。喝茶本身是件樸素而又安靜的事物。它絕不是動輒幾百萬的上千萬的天價老茶(更何況許多茶是臆想品),也不是隨便一個什么普洱茶,到了一個什么特定的年限,就一下子變成了“越陳越香”的概念。

序《新八大茶山》

楊普龍寫《新八大茶山》,把江內的古六山全放到了文字外面,專心于大勐龍、南糯、格朗和、勐宋、賀開、布朗、巴達、景邁八山,視其為他的茶國,他的小世界和安身立命處。

來源:茶道CN

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